在一个喜欢的地方驻足,支起一块天幕,一顶帐篷,铺上野餐垫子,从车里拿出烧烤架、卡斯炉……这是今年最流行的休闲方式——露营。
这个五一,选择以这样的方式来度过假期的青岛人并不在少数。某旅游平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青岛在五一假期的露营市场排名位列全国前十,果不其然,假期前三天,很多青岛人的朋友圈都被露营刷屏。
“自然里噪一场,过一个屋外的周末。”市民刘女士一家经常在浮山生态公园露营,她很喜欢用这样的形式让孩子们亲近自然。
“去露营吧,连青草都是自由的味道。”市民赵先生一家五一假期选择在海边露营,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食物。
据投资界统计,截至目前,微博上露营相关的超线万粉丝;在小红书上搜索“露营”出现110多万篇笔记;豆瓣相关线多万次浏览;知乎上的讨论也突破了2.5万个……露营火爆程度可见一斑。五一前夕,露营用品销量翻倍增长,一场准备充分的露营动辄上千元,一些帐篷等露营用品上万元比比皆是。
或许这就是很多露营爱好者的日常:能为了一次独特的体验感不惜“豪置重金”,也会黑着眼眶熬着夜,只为抢便宜几块钱的生活用品。
“一到周末,公园里空地上全是帐篷,一顶接着一顶。”此前,一位网友感慨,“从没看到什么活动能够火到这种程度。”还有网页表示,“这几天一进朋友闺蜜群,三个有两个都是在讨论露营的。”
“如果下单慢一点,东西都被抢完了。”随着五一假期到来,网上露营装备销售火爆。据投资界统计,在淘宝,已累计超26万人加购露营帐篷;而在拼多多上,露营相关的防潮野餐垫销量破10万+;京东上多个露营设备在30天内超10万人种草。
除了露营有关产品,风筝、飞盘、户外烧烤、篝火、剧本杀、露天电影、房车旅行等项目也随着这一场景再次翻红,还衍生出了“营地+景区”、“营地+乡村”、“营地+研学”、“营地+体育”、“营地+演艺”等多种体验方式,它们被加入到露营元素中,成为一众年轻人竞相追捧的对象。
数据显示,国内露营营地市场规模从2014年开始到2021年实现了4倍增长,规模从77.1亿元猛增至299亿元,预计2022年增速达到18.6%,市场规模达到354.6亿元。没准,你在公园拿着帐篷走一圈,就能遇上几个熟人。
一位资深露营达人告诉投资界,如今国内的露营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模式——野餐、商业化露营和野外露营。而野餐是最为简单的一种,因没有资金和专业相关知识上的门槛。
其次是商业化露营地,多为景区和微小型露营公司运营,消费者只需要一晚几百元,就能租赁相关设备和场地;第三种则是野外露营,有郊区、水库、海边、海岛、山林等不同难度的场景,露营者需要自带装备,同时也要具备一些专业知识。
青岛市民赵先生是一位旅游爱好者,前几年,每逢假期,他都会带着老婆孩子到处游山玩水,但这几年由于疫情关系,出于配合疫情防控,他选择了露营这种新型的旅游方式,家人对此乐此不疲。
事实上,露营并不是一项便宜的活动。在某电子商务平台上搜索露营设备,均价都在200元前后,更高的上千元不等。某平台向记者出示了一份“露营装备清单”。以入门级别的普通需求粗略统计,需要购置数十件装备,包括:帐篷、天幕、餐桌、椅子、瓦斯炉(或者其他加热灶)、餐具、手拉车和储藏箱等,花费少的也要上千元。
但年轻人并不在乎。95后林欣是一个新晋露营选手,上周,她刚和朋友有过一次愉快的露营体验。
林欣和朋友选择的是消费门槛最低的野餐式露营,即便是这样,一场露营下来,光准备小帐篷、野餐垫,以及各色吃食就已经花去了1000多元——这是她一个月工资的五分之一。林欣直言,“1000多块能买到完美的露营体验,很值!”而平时点外卖,她却连错过0.5元的优惠券都会心疼半天。
除了满足基本需求,装备的颜值和性能也备受玩家关注。圈里有经济实力的玩家,一场露营装备就值十几万元。有的人还备有多套不一样的风格的装备,根据场地、环境和心情进行搭配。这样的露营风格也被称为“野奢”,曾经有一位资深玩家表示,真正的野奢露营是去非洲看动物大迁徙。
除了拼装备,玩家们也在不断探索更多的露营体验,烧烤、烟花、篝火、旅拍、电音狂欢慢慢的变成为标配。据某社交平台发布的2022年清明假期搜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“飞盘”竟然增长了2400%。各个露营垂直品类的设备、品牌逐渐高端化。
现在露营已经内卷到了房车圈。露营虽好,但在户外还存在诸多客观的不便,如用电如厕等问题,在很多人眼中都是硬伤。此外,帐篷的“自由度”和“隐私性”也有待提升,而这样一些问题还有一个解决的好办法——房车。
租赁房车和去房车基地体验,也意外搭上了露营的“顺风车”,使得路上看到的房车慢慢的变多,让它在家庭休闲旅行的出行方式中占有一席之地。我国旅居车市场集中度比较高、区域特征显而易见,旅居车销量较多的省份和城市多为经济比较发达、生活消费水平较高地区。
天眼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近三年我国露营相关企业注册总量持续猛涨,从注册时间来看,48%的露营相关企业成立于1年内,成立于5年内的企业占比达8成。三年内,露营一举打败民宿,从小众爱好变成了网红活动。
“青春才几年,疫情占三年。” 在疫情时代背景下,长途旅游慢慢的变成了了奢望,反而城市周边、公园游成为了大家难得的小憩一刻。正如不少网友感叹,“露营是旅游的平替版本”,替他们完成了一半长途旅行的心愿。
五一期间,小红书专门推出“露营季”激励博主创作,江苏卫视则推出以露营为主的综艺,广州塔下也办起了“星空露营”活动;而在各大社交平台上,露营相关的话题迅速攀升,短视频、营地攻略、必备器具推荐等层出不穷。
“现在大家刷手机看到出去露营的短视频,心里都会蠢蠢欲动,可别说你没有。”说起为何会喜欢上露营时,林欣坦言道。只不过,精心的打扮,高价买进的露营设备,以及辛苦准备的各色美食都贡献给了她当天的朋友圈。
“可能多数人露营仅仅是为了发社交平台”,林欣调侃,“但发完朋友圈看到很多人点赞,确实很开心啊。”和林欣一样,很多跟风去露营的人都是为了在朋友圈发几张照片,坐等好友点赞评论。“即便露营地人山人海,只要有地方拍照发圈,那一天就没白去。”
大学时期,林欣曾经跟小伙伴斥“巨资”买过全套露营设备,结果四年下来,只去学校后山搭着晒过一次太阳。毕业时,几个人把设备平分带回了家,林欣分到了一顶帐篷和一个睡袋,现在还放在老家。这也是不少冲动下单网友的真实写照——发完朋友圈后,露营设备只能堆在储物间吃灰。
但被问及昂贵的露营设备是不是智商税时,林欣给了否定答案:“至少看见其他人点赞是真的开心,至于智商税,最近买股票才是。” 说着甩出一张股票亏损截图。
在露营兴起的城市中,北上广深和新一线城市占据较大比例,而喜欢露营的大多是一些年轻群体。相比之下,这群人更看中露营带给他们的心理感受,正如一个消费投资人都深谙的道理:最昂贵的往往不是消费品本身的使用价值,而是它们所赋予的符号与意义。
“露营是成年人的过家家”——在微博和小红书上,这句话得到了大量网友的赞同。除了疫情和媒体的渲染外,年轻人逃离城市,追逐自由的童心,是他们选择露营的直接原因。“晚上看着星星就睡了,早上起来的空气、阳光,都和城市不一样,会让你觉得特别自由。”提到为何会爱上露营时,王莉莉说。
“你有多久没有认真看过一场日出日落了?”当城市成为一种限定款,露营、虚拟现实、剧本杀、密室逃脱成为潮流,追求自由的年轻人想通过种种办法冲破牢笼,他们用新消费来“武装”自己,造出了一场“田园梦”。
国内早期露营文化偏向于硬核露营,一驴友汇聚在一起选择荒郊野外安营扎寨。参与露营的人期待通过捡拾树枝、搭建炉灶的方式体验最具野性的生活,他们往往只需要装备在野外求生的必需品,例如帐篷、打火机、急救包等等。
硬核露营的极致便是回归原始生活,背包客通过野外的“艰苦修行”,学会怎么样在缺少现代设备的情况下生存,继而获得巨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。
告别风吹日晒、翻山越岭的“荒野自虐”式硬核露营后,精致露营展现给大众的,是优雅安逸、富有格调——简直是直击都市人灵魂。
不同于以往挑选深山野林作为露营地点,精致露营讲究的是露营地的优质环境与服务设施,同时还对露营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。这类露营群体将这样的形式的露营戏称为“搬家式露营”。
赵先生正是如此,“每次去山里的露营地露营,我们都像搬家一样。帐篷、生活用品、食材都是自己带。”尽管每一次都颇为折腾,但她享受的也恰恰是这个自己动手打造一方小天地的过程。“我觉得非常有意思,很减压!”
除了成本高,精致露营的另一个特点是,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,给都市人提供接触自然的生活体验。
今年愚人节,露营圈里传出一个消息:罗永浩放弃AI元宇宙,要做“东半球最大露营地”。一时间网友愣住。
虽然最后证实只是个玩笑,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露营的火热程度。天眼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目前已有近4.6万家露营相关企业,在细分品类上有3.3万余家帐篷相关企业、1100余家天幕相关企业、5000余家睡袋相关企业、1200家折叠椅相关企业。而证券交易市场,户外运动品牌牧高笛的股价一度涨停,背后原因也离不开国内外露营市场需求增长。
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诞生,投资人也来了。2021年11月,刚成立一年的户外露营品牌“大热荒野”在一个月内连续获得两轮千万元级投资;次年3月,综合性户外“微度假”露营品牌——“嗨King野奢营地”获得百万级的天使轮融资。
今年4月,钟鼎资本上亿元独家投资了一站式户外装备品牌挪客Naturehike,这是挪客成立12年来首次接受外部投资;同月,青山资本也出手了另一露营品牌ABC Comping Country。
IPO也赶来了。同样在4月,城市户外品牌蕉下递表港交所。靠一把小黑伞起家,蕉下推出一系列防晒产品,常常会出现在大家的露营生活里。正如招股书提到,蕉下开始将重心聚焦在了城市户外生活,而露营就是首个目标场景。或许,港交所不久后会诞生一个带着露营色彩的IPO。
一位在福建经营露营的年轻创业者向投资界表示,因为疫情期间单量减少,公司难以维持生计,最后不得不转型做起了服装定制的生意。“做这行到现在都没赚到什么钱,甚至经常亏钱,这几年虽然挂着露营的名号,但基本都是靠服装在支撑着。”他自我调侃道,“简称‘挂羊头卖狗肉’。”
这并非个例。曾有露营创业者透露,“做露营以来投入了100万元,年经营成本要70到80万元,但目前还没有盈利。”而大热荒野创始人朱显也曾在采访中表示,一个规范的露营营地,仅场地租金、地面基建、露营装备等硬件,投入就要近100万;此外,稍有规模的营地人力成本一年也起码要50万元。
这一行并不那么好赚。即便有VC的资金加持,不少露营品牌也在高成本、低复购率中累得够呛,再加上疫情、天气等客观因素,要在短期内盈利基本不现实。而那些资金匮乏,草草进入的中小创业者们,更是像当年火遍全国的剧本杀创业一样,不得不面临转型和倒闭。
更关键的是,年轻人的热情来的快去的也快。过去几年,从KTV到桌游、剧本杀、密室逃脱,再到滑雪、露营、自驾游,年轻人的喜好一直在迅速发生着变化,但不少新兴行业的火爆周期却十分短暂。